圖說:站在緬甸神學院唯一的平台式鋼琴前,黃英樺說,當初正是這些學生表現出的積極與渴望,讓她感覺被賦予責任。(攝影者.郭涵羚)「接下來要演奏舒曼的《G小調鋼琴奏鳴曲》,他作曲期間曾提到『當我作曲時,已不再想著形式,而就通馬桶只是創作』……,」這是場特別的音樂會,地點是仰光市區一間四星級飯店的沙龍,40多名來自緬甸、歐美和日韓的賓客,在週日下午,聽著來自台灣的黃英樺演奏鋼琴。今年29歲的黃英樺,畢業自交通大學音樂所,是唯一常駐緬甸的台灣鋼琴演通馬桶奏家。「從小到大一路就是音樂班,我覺得世界上有這麼多人,每天發生這麼多事,可是我就是關在琴房練琴,這樣沒有意義,」2年前研究所畢業前夕,她毅然參與一項國際音樂節,來到緬甸。黃英樺的媽媽難忘第一時間聽到女兒要遠走緬甸的震驚通馬桶,但她理解,女兒性格獨立,已經有定見的事,很難再改變,只能支持。與音樂節結束合作後,她選擇留下,擔任緬甸神學院兼任鋼琴講師,並是仰光外商、外交官夫人和台商的家庭教師,時薪逾新台幣千元,雖比不上在台演奏與教學每月新台幣6、通馬桶萬元收入,她持續留在緬甸,為的是機會與承諾。在這裡,我更有機會變「音樂家」在台灣,黃英樺是成千上萬音樂系畢業生其中一位,但在緬甸,她能站上國際舞台,和世界各地音樂家開音樂會,例如她正籌畫和新加坡音樂家共同開設音樂通馬桶會與工作坊。近一年,她更被不同學校邀請開「大師班」,這通常是國際音樂家才有的待遇。她坦言,在這裡比起在台灣,更有機會讓她成為一位「音樂家」。在機會之外,支持她隻身留在緬甸的,更是一份承諾。在教育資源匱乏的緬甸,許通馬桶多大專音樂系學生10多歲才學琴,程度相當於台灣國中音樂班,她任教的神學院音樂系,過去甚至連一位鋼琴專業的教師都沒有,想學鋼琴的學生,只能由聲樂專業的老師兼著指導。不僅軟體,硬體也同樣稀缺。我們走進琴房,裡頭的直立式鋼琴,通馬桶琴鍵已彈性疲乏,按下去只發出走調聲響。唯一一台音色健全的平台式鋼琴,擺在人來人往的活動中心,學生得在話劇、舞蹈、合唱等嘈雜中練習。但正是在這樣的荒地,黃英樺看見一朵朵冒出頭的玫瑰。體制未健全,學生反更有創造力通水管「他們很有創意和天分,心裡有某一塊是很乾淨、沒有被汙染的,可以靜下來,把事情做好。」她舉例,一位學生可能從沒彈過蕭邦,但她把曲子教給學生後,對方2、3個月就能練好,「我們是從5歲學到大,才能這樣。」正因體制尚未健全,她通水管期待學生未來能讓緬甸音樂長出自己的模樣。例如過去,緬甸很多人只能就著不完整的樂理,彈著英國殖民時期留下的老鋼琴,反而創造一套如爵士樂般的「緬式鋼琴」。相對於自己過去資源無虞,她希望這些對音樂充滿熱情和渴望的學生,能得到更通馬桶多資源。她目前在緬甸的目標,是為資質好卻家境困苦的學生募得獎學金,送出國念研究所。她已嘗試向母校交大校友會募款,也希望能將學生送往台灣進修。「我希望他們能出國,把體制帶回緬甸,雖然我會跟他們講,外面的東西不一定最好。」
- May 06 Sat 2017 04:18
通馬桶萬元收入她持續留在緬甸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